全球观察:迎战“50年来最严重国内危机”?以总理坐上火山口!
26日夜,成千上万以色列人涌上全国各地街头。他们或点起熊熊火堆封锁主要公路,或围堵总理内塔尼亚胡位于耶路撒冷的私人住宅,并与警察发生肢体冲突。27日,以色列最大工会呼吁举行大罢工。一时间,从该国主要国际机场起飞的航班全部停飞。形势之严峻令澳大利亚“对话”网站惊呼:“这个国家已陷入1973年以来最严重的国内危机”。而这一切的根源只有一个——以色列政府意欲推动的、极具争议的司法改革计划。
(资料图)
这项爆炸性的司法改革计划是由以色列司法部长亚里夫·莱文于今年1月提出的。计划一经公布就迅速在以色列人中激起“前所未有的争议浪潮”。
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网站报道,计划“旨在打击以色列最高法院、削弱其裁决效力并限制司法机关的权力。并以此加强行政和立法部门(政府和议会)的地位和权力”。半岛电视台网站称,改革旨在使议会议员、部长和总理在任期间不会面临调查或审判。
更有以色列检察官一针见血地指出,改革计划的主要推动者是以内塔尼亚胡为首、在以色列执政的利库德集团。该集团正在接受“腐败、失信和受贿”的审判。而作为利库德集团领导人和以色列总理的内塔尼亚胡本人,多年来也一直受困于“腐败和背信”等罪名调查的影响。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美联社资料图)
除此之外,有外媒指出,以色列政府的司法改革计划将使与扩大定居点项目、定居点前哨站合法化以及在约旦河西岸实施以色列法律等相关的法律得以颁布。而这些,正是被称为“以色列历史上最右翼政府之一”的现政府许多成员所梦寐以求的。
以色列民众反对司法改革的抗争在26日之前已持续数月。但在内塔尼亚胡突然宣布将公开对改革计划“唱反调”的国防部长约亚夫·加兰特解职后骤然升级。加兰特是利库德集团中第一个公开表示反对改革计划的高级成员。加兰特担心,深刻的分歧有可能“削弱军队”并威胁以色列国家安全。
司法改革威胁国家安全是危言耸听吗?从抗议者的构成来看,还真不是。据外媒报道,此次的抗议者中包含了“以色列近75年历史以来反政府抗议活动中很少见的一群人——以色列国防军预备役军人”。他们当中有曾经的战斗机飞行员、精锐部队和特种兵、网络安全部队以及军事情报人员。这些军人宣布:如果以色列议会通过相关立法,他们将不会志愿服预备役。
抗议者中还包含以色列空军第69中队的军人。这个中队的40名预备役飞行员中,有37人宣布不会开展训练,而是加入反政府抗议,他们宣称不准备服务于他们所说的“独裁政权”。
大规模抗议严重威胁以色列军队及其团结。考虑到以色列的周边环境和行事风格,军队一直是保证其生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而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不同,以色列十分倚重预备役部队进行作战行动。
一旦那些反对司法改革的预备役官兵真的拒绝为政府服务,其军事战斗力将大打折扣。难怪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在一份公报中急切地说,“整个国家都深陷忧虑之中。我们的安全,我们的经济和社会都受到威胁”。
这场动荡又将如何影响以色列经济?据半岛电视台报道,“由于担心司法改革会影响投资环境,许多大公司宣布退出以色列市场。这些公司中有20%已从银行提取存款。据以色列的银行经理称,自司法改革宣布以来,从他们的银行向国外账户的转账增加了10倍;当地货币对美元汇率大幅下跌。由于大多数离开以色列市场或威胁离开的公司投资于先进技术和网络,这将导致以色列的经济增长放缓”。
而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罢工抗议也可能波及以色列各行各业,导致其经济的重要部门陷入瘫痪。
27日,在以色列本-古里安国际机场,乘客通过显示屏查看航班取消信息。(路透社)
随着成群结队的抗议者涌上街头,利库德集团内部的分歧也逐渐暴露。在总统赫尔佐格呼吁政府“立即”停止推动司法改革计划之后,一些利库德集团的部长们开始表示“愿意踩刹车”。
比如内塔尼亚胡的心腹、以色列文化部长米基·祖海尔就说,如果总理决定暂停司法改革,该党将支持他。但是据德新社报道,力主坚定推动司法改革计划的司法部长莱文则力促总理要“挺住”,并扬言如果中止改革进程他将辞职。
这场因司法改革引发的动荡也凸显了以色列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心目中地位的下降。以色列和美国一直声称,“共同价值观”,特别是“民主”诉求,是加强两国关系的最重要的基本要素。然而,尽管美国政府一再要求内塔尼亚胡政府澄清司法改革的目的和目标,但后者始终我行我素。
在26日以色列爆发抗议浪潮后,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沃森立即发表声明说:“民主价值观过去一直是而且必须继续是美以关系的一个特点……我们继续敦促以色列领导人尽快达成折中方案。我们认为,这对以色列及其全体公民来说是最好的道路。”话虽不很重,但绵里藏着针!
26日晚,以色列民众在首都特拉维夫举行集会,抗议内塔尼亚胡政府推行的司法改革。(美联社)
以色列前总理兼总参谋长埃胡德·巴拉克痛斥现政府是一个“非法”政府。以最高法院前首席大法官阿哈龙·巴拉克更是将削弱最高法院的改革比作“第三圣殿终结的开始”(比喻以色列的灭亡——本报注)。无关乎有外媒认为,未来几天对于以色列的前途将至关重要。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董思韵
本文作者:参考消息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