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资讯 > 正文

天天观天下!34位科技工作者款款走上红毯,一起来追最闪亮的星

2023-05-20 14:41:58 澎湃新闻

8年前,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走上了第一届上海科技节的百米红毯。


(相关资料图)

时间如白马过驹,如今陈凯先重返2023年上海科技节红毯,他感叹着这8年中,老中青科技工作者们已经担起了历史的使命,创造了惊人的科创突破速度。

8年里,变化的不仅是科学技术本身,更是对科学工作认知的突破、跨界、重构与融合。

科普大V混子哥、米哈游企业创始人、脑机接口前沿科技研究员……2023年上海科技节,34位科技工作者走上了红毯,这一次他们更多地展现跨界之美与科学探索的多样性,多领域的跨界融合为科技创新带来真正的活水之源。

在黄浦江畔,在上海这座城市的中央,我们透过科技工作者款款前行的身影,可以听见智慧拔节生长的声音,可以看见未来梦想成真的样子。

跨界融合之美

5月20日上午,“长江口二号”科学家团队走上红毯,他们所负责的是被列入国家《“十四五”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规划》中的重大水下考古项目——“长江口二号”古船的水下考古、整体打捞与迁移保护工程。

“长江口二号”沉船整体发掘考古项目负责人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带领着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周东荣、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馆员翟杨、上海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彭艳、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崔剑锋等研究团队走上了红毯。

褚晓波这次走上红毯,带来的正是科技与文博的“跨界融合”,“长江口二号”的考古过程之所以如此受到关注,也是因为它充分依靠了科技力量进行考古研究。

科技,也同样影响着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生命健康。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凯先透露,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自主研发的一类新药已经可达到每年20到30多个,跟过去相比有了非常大的进展,在全世界而言,中国新药研发的力量已经处在了第二梯队的前列。对于青年科技工作者,陈凯先鼓励大家要志存高远、勇担历史使命,同时脚踏实地,科学的工作容不得半点虚假。

80后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脑虎科技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陶虎是第一次走上红毯,他感叹着科技节为青年工作者们构筑了一个“科创朋友圈”。

陶虎透露,作为一名脑机接口的研究者,他在这里遇到了几乎是全链条的合作伙伴,而脑机接口本身就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以及集成电路技术的跨界融合。陶虎坦言,中国在核心技术领域,例如植入创伤、电极通道数以及在体工作时间的指标中,并不落后甚至领先。因此,陶虎提出在这个领域不谈“弯道超车”,而是正面PK,力争直道超车。

首次踏上红毯的,还有上海米哈游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刘伟。同样是跨界达人,刘伟带领团队累计申请450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99%。同时积极布局元宇宙产业,成立逆熵研究院,与瑞金医院合作共建脑病中心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脑科学研究。

科普振翅高飞

作为2023年上海科技节的重磅节目,第二届上海科技传播大会也于当天上午开幕,今年的科技传播大会探讨着科普创制、人才培育以及产业化发展等话题。

实际上,在上海,早已有不少科技工作者致力于让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而今年他们中的代表也走上了红毯。

时常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混子哥”,上海混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混知创始人陈磊其实是一位拥有众多粉丝的科普工作者。

作为漫画式科普开创者,陈磊用漫画解读知识,降低学习的门槛。多篇刷屏的知识漫面,让他拥有了全网3500万粉丝,主创的《半小时漫面》系列丛书发行量超过3000万,成为了现象级知识IP。

身着雪白的军装,女船长白响恩将驾驶“雪龙号”探索极地的飒爽英姿带到了红毯上。除了船长,她还有个“隐藏身份”是全国十佳科普使者,主持建设了四门上海市高校重点课程。她表示,在青少年心中播下航海的种子,很有意义。

承担起科普的重任的,还有众多科研工作者。陶虎提出,一个好的科研人员应该具备做好科普的能力,用大家相对能理解的话语解释科学技术。“我们作为拿了国家大量科研经费的工作者,有责任向民众汇报我们到底在做什么。”同时,陶虎希望通过这个方式,在上海这样具备浓烈科创氛围的城市,尽早种下科研的种子,所以目前自己的科普工作也已经从大学蔓延向中学。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学生、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郭家晔走完红毯后尤为忙碌,他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天自己实现了“科技追星”,和科创领域的众多领头人留下了合影并且能面对面沟通,也坚定了他未来投身科技创新工作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