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资讯 > 正文

【世界播资讯】一年烧钱 10 多亿,资本煮不出“万店”面馆?

2023-03-29 08:52:59 钛媒体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资料图】

文 | Tech 星球,作者 | 林京

去年 6 月,苗田雨以月租 2 万的价格,在北京租下一家 80 平米的写字楼店铺,他本想借助疫情期间房租价格低,加盟五爷拌面大赚一笔,没想到半年时间就亏损了 50 万。今年 3 月,他决定关闭门店及时止损。

苗田雨的经历并非个例。餐宝典发文称,过去 15 个月里,五爷拌面关了将近 600 家店。过去一年,五爷拌面闭店率高达 41.8%,是餐饮业平均水平的两倍。

从资本 " 宠儿 " 到闭店潮,五爷拌面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2021 年 6 月,五爷拌面获得 3 亿元投资,成为当时餐饮界最大一笔 A 轮融资。作为五爷拌面的天使投资人、" 消费王 " 王岑屡次在公开场合为其 " 代言 "。

2021 年堪称面食赛道的高光时刻,资本疯狂涌入,发生约 13 起融资事件,总额超 14.4 亿元。到了 2022 年,形势急转直下,投资机构突然偃旗息鼓,在粉面赛道的出手次数微乎其微。

打造万店规模,成为面食界的 " 麦当劳 ",曾经是所有面食新贵们的梦想。然而,无论是以加盟形式为主的五爷拌面,还是以直营门店为主的和府捞面、马记永、陈香贵和张拉拉,门店扩张都不及预期。

窄门餐眼数据显示,和府捞面目前尚在营业的门店仅 392 家,与其官网显示的 400+ 门店相比,不升反降。曾在 2022 年初被传出上市的和府捞面,如今仍未有进一步资本化消息传出。

2022 年底,马记永、陈香贵和张拉拉门店数量分别为 227 家、197 家和 61 家,根据窄门餐眼数据,它们目前在营门店数量分别为 220 家、193 家和 55 家。一个季度最多也就开了 7 家门店。

融资、扩张、上市,而后赚得盆满钵满的故事,并未在面食赛道如期上演。

五爷拌面陷闭店潮,有加盟商半年亏 50 万

苗田雨没有想过会这么快闭店。加盟五爷拌面时,他信心满满,五爷拌面的精髓在 " 拌 " 字上,可以融合天南海北的特色面食,覆盖热干面、豌杂面、担担面、鸡丝拌面、油泼面、炸酱面等几十个 SKU,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并且,五爷拌面频繁向外界输出的另一特色是,能解决外卖面条变坨的难题。

相比其他面食品牌,五爷拌面的加盟门槛足够低。疫情期间,苗田雨认为,又能获得极具性价比的房租价格,进一步提高投入产出比。

环绕在五爷拌面头顶上的诸多光环也都更加坚定他的选择——首家破千家门店的连锁品牌面食,获得高瓴、鼎辉等一众知名机构投资。在抖音上,他还经常能刷到 " 消费王 " 王岑对五爷拌面的推荐。

然而,现实泼给他一盆冷水。

看似低门槛的加盟政策,开店成本其实并不低。以一家 60 平米的门店为例,虽然加盟费只有 1 万元,但加盟商还需缴纳保证金 1 万元,装修费用 3.6 万元,统采设备 1.5 万元左右(桌椅、监控、文化墙、墙裙、餐具),自采设备 2 万,后厨设备 1.5 万元等等系列费用,除去房租投入,总计 12 万元左右。

15 天账期问题和 3% 日营业额提成,也让苗田雨觉得被 " 割韭菜 "。

根据五爷拌面的加盟政策,加盟店的流水收益要先进总部,15 天后,待总部扣完半个月的日营业额抽成和食材供应费用后,加盟商才能将剩下的钱提现到自己的钱包。

对于平价路线的五爷拌面,更加依赖线下客流量。苗田雨告诉 Tech 星球,如果想要实现高利润,必须依靠堂食,因为外卖平台扣点非常高,加盟商还要承担水电、食材等费用,即使线上卖很多单,毛利率不高,很容易赔钱。

此外,除蔬菜、酒水、部分调料外的其他原材料,加盟商都统一从五爷拌面总部订购。不同于五爷拌面官方宣传的 "65% 毛利 ",苗田雨透露,扣除物流成本、食材成本和人工成本等,毛利很低,像他所经营的门店净利仅在 10% 左右。

去年底,他曾听说五爷拌面考虑北京区域进行涨价,但最后未能实现。在他看来,主要原因是走平价路线的五爷拌面,在北京等一线城市无法形成品牌影响力。

均价在 15 元左右的面馆,也会对五爷拌面生意造成一定冲击,五爷拌面一家门店店员透露,如果门店旁边有街边摊夫妻店面馆,五爷拌面根本 " 打不过 ",虽然走平价路线,但五爷拌面客单价仍然相对较高。

以苗田雨门店所在的写字楼为例,其招商人员对这家五爷拌面的闭店也感到惋惜。但他认为,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加盟商此前从未有过餐饮从业经验,很难抵抗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二是,距苗田雨这家五爷拌面门店不远处,有一家汆面夫妻店,在入驻写字楼六年时间里生意非常火爆,其价格跟五爷拌面差不多,但面条更具有 " 锅气 ",客群黏性高,复购率也强。

另一家五爷拌面加盟商高严,也向 Tech 星球强调了亲自参与经营的重要性," 店必须自己盯 "。但即使此前有过餐饮经验,高严也会每天精细规划每一分钱的投入,计算自己多久能够回本。刚加盟三个月,他每天依然还是 " 悬着一颗心 "。

加盟商的处境,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五爷拌面的失速与闭店潮。

作为天使投资人,王岑为五爷拌面定调 " 以加盟为主,强管控加盟 ",这是五爷拌面快速扩张的筹码之一。

截至 2021 年 2 月,五爷拌面在成立三年时间内,门店突破 500 家。同年 3 月,五爷拌面将总部迁移至上海,并启动江浙沪战略布局。同年 6 月,五爷拌面获得彼时餐饮界最大一笔融资,随后以每月近 100 家门店的速度扩张,同年 8 月,五爷拌面门店便突破 1000 家。

一路高歌猛进的五爷拌面,在 2022 年声量变小。五爷拌面官网显示,截至 2022 年底,全国门店数量已经突破 1300 家。根据窄门餐眼数据,截至 2023 年 3 月 27 日,五爷拌面的门店总数仅为 1040 家。这意味着在过去的近 3 个月里,五爷拌面关了 260 家门店,距离其官网曾喊出的 " 三年内突破 7000 家门店 " 目标更是相距甚远,成为面食界 " 蜜雪冰城 " 的愿望似乎更是遥遥无期。

昔日为五爷拌面 " 代言 " 的王岑,其短视频平台发布的视频评论区内,五爷拌面的批评如潮水般不断涌进。

" 去年疫情期间生意很难做,有的就挺不住了,尤其那种三个月一交房租的,可能三个月一天都营业不了就挺不住了 ",对于近期闭店潮,五爷拌面一位招商人员如此说道。

" 和府捞面 " 们高处不胜寒

走平价路线的五爷拌面失利之时,占据一、二线城市购物中心的高端面食品牌,也略显苦涩,内心复杂。

资本热捧之下,和府捞面、张拉拉、陈香贵、马记永等面食新贵,以直营门店为主,并且通过 40 元的均价,让一碗面的身家水涨船高。

高端面食品牌商业模型成立的核心在于高租金、高客单下的高坪效。然而,疫情打乱了这些品牌的扩张节奏。尤其是上述品牌大本营都在上海,去年上半年均受到不同程度冲击。

陈香贵曾计划 2022 年开 350 家门店,2025 年开 1000 家店。然而窄门餐眼数据,截至 2023 年 3 月 27 日,陈香贵全国尚在开业的门店仅有 193 家。和府捞面、马记永与张拉拉目前尚在营业的门店数量分别为 392 家、220 家、56 家。

2022 年 8 月,陈香贵 CEO 姜军对媒体透露:" 去年花了 2 个多亿开店,今年不敢了 "。他表示,2021 年陈香贵全年新开 196 家门店,需要资金 2 个多亿。开一家门店前期签合同到装修到开业至少要 45 天时间,另外还要有 2-3 个月的徘徊期,投了钱不会马上就会有现金流。前期需要设计图纸、人员培训,包括押金租金很多费用。若没有资金支持,很难实现快速扩张。

在高租金、高成本中 " 煎熬 " 的高端面食,商业模式也正受到挑战。

关于和府捞面的业绩,其股东之一绝味食品曾在公告中披露了和府捞面的部分营收数据。2020 年,和府捞面营收 11.07 亿元,净亏损 2.15 亿元;2021 年上半年,和府捞面营收 8.46 亿元,净利润 1385.74 万元,扭亏为盈。与和府捞面的高估值相比,其盈利能力显然无法匹配。

餐饮业观察者孙旭告诉 Tech 星球,以和府捞面为代表的面食品牌某种意义上是 " 高处不胜寒 "。高客单价,让和府捞面必须承担核心商圈的高额租金,也限制了其 " 下沉 " 发展。疫情之下,用户购买力下降,和府捞面进一步承压。

孙旭认为,和府捞面单店投入动辄几百万元,在快速扩张中,如果人才、组织管理、产品等能力跟不上,很容易导致 " 头重脚轻 "。

在主品牌增长乏力之下,和府捞面相继推出和府小面小酒、一杯拉面、财神肉串、阿兰家兰州牛肉面、和府火锅和她的面等子品牌,也不断折戟。

成立十余年,和府捞面也需直面内部组织管理问题。今年初,和府捞面被传 "2022 年共有近 10 名高管离职,且有员工降薪、供货商拿不到货款情况 "。当时,一位和府捞面的前员工告诉媒体,和府捞面确实出现了多位高管离职的情况,但是 " 不算是集中离职 "。至于和府捞面官方,则并未出面回复。

内外交困之下,曾经坚称不加盟的和府捞面,被传开放加盟。如今在和府捞面官网上,依然有 " 开店咨询 " 的入口,显示 2022 年 12 月 31 日前限时招募合伙人 10 名。不同于五爷拌面的高调激进,和府捞面的加盟进程略显神秘,至今官方尚未对外公开披露数据。

一位和府捞面加盟招商负责人告诉 Tech 星球,和府捞面采访联营合伙人模式,以北京区域一家 100 平米左右的门店为例,投入在 130 万元左右。有和府捞面直营门店的地区,会开放联营合伙人,三四线等城市则不会考虑。对于合伙人资质审核,除了资金要求之外,加盟商还必须有人脉资源,拥有在核心商圈选址的能力。

而对张拉拉、陈香贵、马记永这三家兰州拉面新贵而言,对人工熟练度依赖比较高,这是其标准化、规模化路上的一大挑战。曾经,它们敢于把门店开进商场、付高价雇拉面师傅。陈香贵内部人士曾对媒体透露,陈香贵聘用的 700 多位拉面师傅中绝大部分人来自甘肃兰州。

诚然,让用户放弃街边 15 元一碗的兰州拉面,走进核心商圈去吃 " 陈香贵 " 们,精致的装潢与服务,终究只能满足 " 尝鲜 " 需求,最终还是一碗地道的兰州拉面,才能留住用户。

餐宝典曾发推文如此形容一碗地道的兰州拉面——拉面师傅是标配,面要手工现拉的,而非机器面,面的粗细标准实则有 12 种之多,辣椒油是 " 灵魂 ",小料要新鲜的白萝卜,而非腌制的酸萝卜……

面食需要万店,也需要找回 " 餐饮灵魂 "

成为比肩肯德基、麦当劳的面食品牌,固然足够有诱惑力。但归根结底,餐饮行业有属于自己的 " 游戏规则 ",高估值、快爆发这些互联网法则,在面食赛道未必适用。

长久以来,面食赛道商家以家庭作坊形式为主,尚未跑出占据市场的头部品牌。因此,很多面食品牌新贵在获得融资之后疯狂开店,一位面食品牌创始人透露,那时候他跟资方承诺 "3 年开 500 家门店 ",对方给到的回复是速度太慢了。

五味小面创始人创始罗赞认为,不同于互联网企业,餐饮企业不具备网络效应,只能实现倍速式增长,很难实现指数级增长。他举例称,50 家门店、100 家门店和 200 家门店,面食企业面临着不同的 " 坎 "。企业高歌猛进拓店之时,要考虑企业的组织架构、供应链和产品能力是否能承接住。

不可否认,中国餐饮行业连锁化率水平较低,资本的入局,有助力加快面食品牌的品牌化、连锁化发展。但罗赞认为,餐饮企业需要 " 长期陪跑 " 的投资人,在餐饮行业 " 慢即是快 "。

在菁财资本合伙人葛贤通看来,面食能不能出现万店,从内部视角而言,考验着团队的组织能力。现实情况是,一旦门店数量上去了,很多品牌就会出现食品安全、管控等问题,制约进一步的发展。

面食赛道开始冷静。即使疫情防控政策放开,各家面食品牌也不再高调。快两年没有更新融资进度的遇见小面,在今年 2 月发布了 " 转守为攻 " 战略规划,对于 2023 具体计划,遇见小面联合创始人苏旭翔只告诉 Tech 星球," 目前我们发展速度会加快,现金流可以支撑,资本方面会保持接触。"

餐饮最终还是要回归产品本质。纵然是主打 " 书房里的养生面 " 的和府捞面,其产品本身在消费者的评价中也经常 " 翻车 ",被指料理包兑水。而对陈香贵、马记永们而言,消费者希望能在外地吃到一碗地地道道的兰州拉面。

无论门店装潢再精美,就餐体检再升级,消费者到门店不希望吃到的是一份工业化、没有 " 灵魂 " 的面食。一碗好吃的面,才是增强消费者复购率关键,是品牌长久发展之计。

(备注:文中苗田雨、高严为化名)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